Tuesday 3 February 2009

Fisher Vs Graham: 分散投资。

很多人都说, fisher 反对分散投资。其实,在《Common Stock & Uncoomon Profit》中,Fisher 只是说:“ don't overstress diversification ”。请注意。。。他是说不要太强调分散,而不是说不要分散。

他希望大家不要太强调分散,是因为过于分散会降低了你所选股票的品质。而且,如果根据他所列出的 15 points 来选股的话,符合条件的股票数量绝对是很少的。然而,Fisher 也说,everybody make mistake,因此,适当的分散是必须的。

以下是 Fisher 在书中提议的分散程度:

首先,所投资的股项,必须是根据书中 15 points 选出来得。(只要符合大部分就可以了,未必要 15 项全部合格。)

  • 如果是投资于历史悠久的大型公司,投资额不要超过总额的20%。
  • 如果是投资于中型的公司,则每家公司的投资额不要超过 10%。
  • 若投资于小型、年轻的公司,则不要超过 5%。

换个角度来说,就是: 如果你选择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大型公司(如 Motorola),需要分散到 5 家公司。如果全部资金都投资于年轻小公司,则需要分散到 20 家。当然,投资组合也可以同时包含大型、中型、小型企业。

Fisher 给的理由是: 小型公司的增长潜能很大(股价可能在几年内上升几十、几百倍),但失败、倒闭风险也大,因而需要比较分散。大型公司的成长不可能太高,但胜在稳健、安全, 可以比较集中投资。另外,Fisher 也不鼓励把钱投资在两家相同领域(same industry)的大公司,这也是一种分散风险的要求。

当然,以上所说得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Fisher 说,如果一开始时某人投资了5家大型公司,每家公司占其投资额20%。 后来,其中一家公司的成长高于其它,使得它的市值增加到占投资额的 40%, 这种情况是可以接受的。

x x x

虽然选股方法不同,但单单就分散程度来讲,Fisher 和 Graham 的建议是相近的。

在 《The IntelligentInvestor》 中,Graham 给于保守型投资者(defensive investor)的建议,是分散投资于10~30 家公司。其实,Graham 也不鼓励过于分散的。(他自己的话: There should be adequate though not excessive diversification)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两人都比较鼓励投资者们把较大部分的资金投资于大型公司(这个“大部分”,可以是 40% 到 90%,由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承担程度而伸缩性决定)。同时,可用小部分的钱投资于一些较小型的公司。万一投入小公司的钱因为判断错误而损失掉了,从大型公司处所得到的稳健回酬还可以抵消掉这个损失,甚至使整个投资组合仍然取得正成长。

Fisher 与 Graham 的这种分配策略,说明了他们都非常注重资金的安全。在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中,Graham 给投资下了明确的定义。在他的定义中,资金的安全是 “投资” 所不能缺少的。如果没有确保资金的安全,任何的操作都只能称作 “投机”。适度的分散投资,就是维持资金安全的一种方法。

阅读全文。。。

难懂的经济学。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的名言: 如果你觉得听懂了我说的话,那你一定是误解了我的意思。

x x x

克林顿和叶利钦在首脑会谈的间歇闲聊。叶利钦对克林顿说: “你知道吗,我遇到了一个麻烦。我有一百个卫兵,但其中一个是叛徒而我却无法确认是谁。”

听罢克 林顿说: “这算不了什么。令我苦恼的是我有一百个经济学家,而他们当中只有一人讲的是事实,可每一次都不是同一个人。”

x x x

问: 成为一个优秀经济学家的必备素质是什么?

答: 牢牢地抓住显而易见的东西,并且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痛苦而深奥的阐述。

x x x

问: 你应该到哪里发表论文?

答: 如果你能理解并能证明,那么就寄给数学杂志; 如果你能理解但无法证明,那么就寄给物理学杂志; 如果你不能理解但能证明,那么就寄给经济学杂志。

阅读全文。。。

Sunday 1 February 2009

《Common Stock & Uncommon Profit》 读后感。

Fisher 在本书中介绍的投资策略,是寻找到一些好公司,投入资金后就长期持有。为了确认公司能够维持长期成长,公司的管理层的素质、员工的团队合作、工作环境及文化、公司的未来展望,等等因素就显得重要得多了。因此,Fisher 分析公司时,首重“人”的因素而不是财报里的数字。这点与 Graham 非常不同。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第一个感觉,是非常佩服 Fisher, 他竟然有办法对一家公司的这么多方面取得了解,实在不容易。

第二个感觉,是觉得我自己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学会 fisher 的选股方法。

对于一家公司,要对 Fisher 列出的 15 points 取得充分的了解,真的很不容易。而 Fisher 自己的做法呢,是“闲聊” (Scutterbutt)。他找公司的职员聊,找公司的顾客聊,找公司的供应商聊,收集了足够得上资讯后,再找公司的管理层聊。我觉得,他的这种“聊天”考察 法,是一种艺术,也跟个人的性格有关。如果不是一个很会说话、交际的人,要学这“闲聊”技巧不容易。而且,还要拥有足够强大的人脉和网络,才能取得真正深入、有用的讯息。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在聊天的过程中,对他人所说的话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都是很高的艺术,是不容易学到的。

读完了这本书, 考量了本身的能力,我还是决定让自己的投资策略,暂时偏向 graham 的资产价值选股法。

不过,Graham 的选股法也有缺点。用他的资产选股法,需要不断的寻找被低估的股,并进行分散投资;而价值回升后,就得卖出,另外再寻找别的投资对象。这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而 Fisher 的方法呢,只要找到几家值得长期持有的公司,把钱投入后,就可以几十年高枕无忧了。(每年只需花一点点时间来监督, 检查看公司基本面有没有变化)。一个人若要取得真正财务自由,Fisher 的投资法显然更胜一筹。(虽然,Fisher 的方法的回酬率可能比 Graham 的低一点点;但只少赚那一点点差别就可以换取许多自由的时间,是非常值得的。)

所以,我还会继续学习如何选择成长股。希望过几年(或是十几年?),对选择长期成长股累积了足够得的信心后,能够渐渐偏向 Fisher 的投资法。

阅读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