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6 August 2010

杠杆投资 PBB:一年检讨、未来策略。

这个 “杠杆投资 Publick Bank” 计划是自去年7月开始设立的。不知不觉已操了作一年,是时候做个检讨报告了。

.

交易记录:

2009年7月:

  • 初始投入资金 RM3789。
  • 买入 16000 股 CJ,平均价 47 sen。

2009年11月:

  • 买入 16000 股 CL,16.5 sen。
  • 卖出 16000 股 CJ,81.0 sen。

2010年4月:

  • 买入 20000 股 CM,19.0 sen。

2010年 8月:

  • 卖出 16000 股 CL,25.5 sen。
  • 卖出 20000 股 CM,16.5 sen。
  • 买入 32000 股 CN,平均价约 12.2 sen。

目前资金分配状况:

  • PBB-CN,32000股。(市值约 RM 4000)。
  • 现金,RM 3375。

从去年7月到今天为止,回酬率 95%。

.

“杠杆投资 PBB” 初始概念:

一般上利用 CW 的杠杆效应来投资,都会面一个很严重的风险问题:投资的时限性。

诸如 PBB 这类基本面良好的公司,我们几乎可以确定其股价在未来5年十年会提供很好的回酬。但是,短期波动是难以预测的。而近年来推出的 Call warrant,期限都很短(一般少于1年)。所以即使母股前景长期看好,若 CW 到期时母股股价因短期波动而暂时下跌,CW 投资者可能面对极其严重的亏损。

一年前开始投资 PBB-CW 时,我的想法是不断的把旧 CW 换马过去新的 CW。如此一来,只要不断有新 CW 推出,一直卖旧换新,就几乎可以等同于长期持投资 PBB 了。

当时我以为,这算是技术上解决了时限性的风险。

.

问题:

然而,真正操作起来才发现另一个不小问题:CW 的溢价。。。。

第一次换马,是去年 11月从 CJ 换去 CL。其实,CJ 与 CL 的期限几乎相同(事实上 CL 期限比 CJ 短一点点),是没有换马的必要。但当时由于一些不明朗因素和次波衰退的担忧,让我想到换马去杠杆较大的 CL,可以从中 cash out 一些钱,减少股价下跌带来的风险。而当时的 CL 比 CJ 有高出约 5% 的溢价(当时为了弥补这损失,我做了个短期的投机,结果只赚回了约1%,算是投机失败)。后来 PBB 继续上涨,换去 CL 所承受的溢价让我赚少了很多。

第二次换马,是今年4月打算把还剩五个月的 CL 换去仍有十个月的 CM。当时,CM 的溢价比 CL 高了约 8%。这次又作了个投机计划,打算先买入 CM,然后搏 PBB 股价短期上涨(期望涨 8%)后卖 CL,期望借此弥补损失掉的赚益。结果 PBB 股价下滑,直到最近才涨回到4月份时的价格,上星期才卖掉 CL。 利用短期投机来弥补溢价的计划又一次失败。

.

检讨:

经过两次的经验,检讨两个错误:

  • 不得不承认,自己并非 market timing 的料。所以,利用短期投机来弥补溢价损失的方法,行不通,必须放弃。
  • 自己耐性不够好,换马太频。如果当初有足够耐性持有 CJ 直到今天才换去 CN,就可多赚约 RM 1 千左右(相当于当初从 CJ 还去 CL 的 5% 溢价)。当然,这是马后炮的说。

针对这些检讨,为今后的策略定下了新的指南。

  1. 减少换马的频率,把溢价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以后,需等到手上的 CW 接近到期了才换新的。
  2. 放弃以短期投机的方式来弥补溢价,另寻其它解决方案。

最新的第三次换马(把 CM 换 CN),就跟随了新的操作策略,卖出 CM 时就直接买入 CN。

.

新尝试:

减少换马次数只能把溢价上的损失降低一点,问题还需解决。。。暂时想到的新方法,是加码。

新的 CW 一般上都有较大的杠杆效应。因此,以旧 CW 换新 CW 的方法可以套现一些钱,利用这些钱来加码,可提高回酬潜力来弥补溢损失。

然而,加码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不会把所有的钱重新投入,必须留下部分作后备。至于需留下多少,应该是视情况伸缩性处理。目前先试验留下 50% 左右的后备资金。

最新的这次 CM 换 CN,就把所对应的 PBB 股数从 2000 提高到 4000。在弥补溢价方面能有多大成效,还得靠时间来验证。

一切仍在摸索中。。。

.

小结:

今后的策略:

  • 尽量少换马。可以的话,持有 CW 到近届满 (剩1~3月) 。
  • 换马时,借助较高的杠杆效应,稍微加码(提高所对应的 PBB 数量)。以此弥补溢价上的损失。
  • 换马时,需保留部分资金。(比例视情况弹性处理)

.

阅读全文。。。

Sunday 15 August 2010

从 PBB-CL 换马到 CM,再换到 CN。

.

这是我 “杠杆投资 PBB” 计划,从今年4月份到这个星期为止的操作。

.

PBB-CL 换去 CM

2010 年 4 月中,看到有新的 CW 推出,就决定把 PBB-CL 换成 CM。当时,在《 investalks 论坛》记录了这个 CL 换去 CM 的计划。先转贴过来一下:

经过比较,今天决定把我手上的 CL 换去 CM。

好处:

  • 可以把届满期限拉长一倍。(CL 还剩五个月,CM 有十个月)
  • 可以 cash out 少少钱。

缺点:

目前看来,CL 溢价为负零点多%,CM 的溢价为 7% 多。 若以今日的价格换马,会损失掉相当于 PBB 股价 8% 利益。

x x x

  • step 1: 买入 20000 股 CM。
  • Step 2: 卖出手上的 16000 股 CL。

今天,完成了 step 1。(买价 19sen)期望短期内可以完成 step 2。

之所以先买后卖,赌的,是期望 PBB 股价短期内上升,以 cover 回一些上述的 8% 损失。待完成 step 2 后,手上所持有的 CW 依然会保持对应着 2000 股 PBB 的比例。

简短来说,当时 CM 的溢价比 CL 高,于是就先买入 CM,打算迟一点再卖 CL,为的是打赌 PBB 股价短期能够上涨,让我赚回那溢价上的损失。

结果,事与愿违,PBB 股价下跌。。。只好等它涨回,没想到一等就几个月。。。直到最近,PBB 才回到四个月前的水平。而 CL 的期限也非常近了(expired date = 2/9/2010)。虽然,感觉上 PBB 好像要继续上涨,但 CL 剩下时间太少,为了避免短期股价波动造成损失,还是把它卖了。

本星期,在 25.5 sen 价位卖出 16000 股 PBB-CL,套现了 RM 4k 多一点点。

.

x x x

再换去 PBB-CN

本来,卖出了 CL 就算完成了四个月前的换马计划(CL 换成 CM)。

然而,最近又有新的 PBB-CW 推出了。因此,在卖掉 CL 的同时,我又决定把 CM 也卖掉了,转而买入 CN。

看了最近新上市的 PBB-CN,期限比 CM 长了近六个月,premium 只高了 1.5%。明显的,持有 CN 比 CM 安全而划算,于是决定换马。

CN 的杠杆效应较高,若是要对应相同数量的 PBB 股票的话,换马还可以套现一笔钱。

不过,这一次我决定在换马的同时,进行加码。

这,除了是想赚取更多回酬外,另个原因就是想弥补之前几次换马时在溢价上蒙受的损失。由于看好 PBB 的正在增强的基本面,再考量了能够承担的风险因素(CN 的期限还有整一年),决定把从 CL 和 CM 套现的钱,拿出约 50% 来投入 CN。

本星期,在 16.5 sen 卖完了 20,000 股 CM。同时,分批买进了共 32 000 股的 CN(平均价约 12.2 sen)。

根据转换比例,这批 CN 对应着 4000 股 PBB 母股,比起当初开始 “杠杆投资 PBB” 操作时所对应的 2000 股增加了一倍。然而,所需投入的资金却和一年前差不多。。。也就是所,这一年来所赚到的钱基本上都 cash out 出来了。

可以说是在保住盈利的同时,提高了回酬潜能。

.

阅读全文。。。

Monday 2 August 2010

TSH 的成长潜能。

不久前,从 investalks 论坛的《TSH 专区》,认识了这家公司。七月初,以 RM1.80 的价格买入了 3000 股。

特别要感谢 michael78、chengyk 和 tcs 网友的分享,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基本上我只是参考了他们的功课,再花一点点时间翻阅 TSH 年报确认一些资讯,就做了买入的决定。

.

TSH 的成长潜能。

只看 TSH 往年的营业额与盈利数据的话,表面上都看不出它正在成长。主要是因为 TSH 底下有三种业务:可可、木材、油棕。在过去几年,其可可与木材业务每况愈下,甚至面对亏损。所以,虽然这几年 TSH 的油棕业务不断壮大,却被另两个业务的萎缩所抵消,使得其整体盈利看起来似乎没有进步。

然而,近年来棕油已逐渐取代成为 TSH 的主要业务。2009年,棕油业已占其营业额约80%,并成为其盈利主要来源(占 90%以上)。未来几年,就算可可和木材业务继续走下坡,对 TSH 的整体影响已经很小了。现在的 TSH,可说是已转型为一家油棕公司。它未来的成长潜能也就系于其棕油业务的增长。。。

目前,TSH 已拥有近 100k 公顷的地库。已种了油棕的只有 25k 公顷,其中树龄1~3年的有13k ha,四年或以上的12k ha。据其管理层的计划,未来几年会每年栽种多达 5k ha 的新油棕园。

若计划得以落实,TSH 的成熟油棕园面积将以每年 20% p.a. 以上速率扩张,维持至少 3~4 年。由于它的油棕园大部分树龄都还很年轻,在树龄达到产量高峰期之前,每公顷产量还有继续提升的潜能。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的话,TSH 的棕油产量在未来 5~8 年维持 20% p.a. 的成长率应该不是问题。

当然,计划始终还是计划。能不能实践,还是要看管理层的能力。

.

看看历史数据。

如上所说,TSH 往年的棕油业务成长被淹没在可可与木材业务之中。因此,我从它年报的 segmental info 中,将棕油业务数据单独抽离出来,整理成下表。(表中的数字是 RM million)

Revenue Profit
2001 83.0 14.5
2002 143.8 19.6
2003 233.5 35.8
2004 272.7 41.9
2005 318.0 35.7
2006 358.3 48.9
2007 575.7 85.3
2008 814.5 88.5
2009 784.2 118.6

从数据看来,TSH 的棕油业务在 2002~2009 期间,营业额与盈利均取得了约 30% CAGR 的成长率。这些数字,可算是对其管理层的实力的一项信心来源吧。

.

风险。

1。负债率。

由于近年来不断的买地,使得 TSH 的债务快速攀升。2009年,它的 liability/Equity ratio 已高达 1.6 (棕油业务)。未来几年,随着 它的油棕园扩张计划,相信还会有不断的 Capex。

以其目前的负债状况,TSH 还不让我担心。其盈利与 cashflow 也有能力解决未来几年的 Capex 所需。只要没有继续购入更多的种植地,相信它的债务会逐年下降。(目前 TSH 所拥有的地库,已够它未来10年扩张计划了。)

无论如何,还是得不时关注一下。

.

2:棕油价格。

棕油毕竟是商品,价格具有波动性。

未来几年的棕油价得至少维持在目前的水平,TSH 的盈利成长才会与其油棕园面积/产量的扩张同步。若棕油价格大幅滑落并持续低迷的话,对 TSH 的盈利成长会有不小的负面冲击。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棕油消费国。因此,未来棕油价的走势,应该与中国人的消费力度有关。虽然,现在的中国经济好像身在泡沫中(尤其是地产),我对中国的生活消费品市场的成长力还是蛮有信心的。

如此说来,投资棕油也算是间接参与中国的经济成长吧。不过,老实说,说对中国的生活消费品市场有信心,主要还是来自近年 Wilmar 的发展。不知道这算是对名人(郭鹤年)的迷信吗?

.

阅读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