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0 June 2009

想嫁有钱人

以下的故事,是我很久以前收到的一封 fwd email。

x x x

一个年轻漂亮的美国女孩在美国一家大型网上论坛金融版上发表了这样一个问题帖:我怎样才能嫁给有钱人?

"我下面要说的都是心里话。本人25岁,非常漂亮,是那种让人惊艳的漂亮,谈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给年薪 50万美元的人。

你也许会说我贪心,但在纽约年薪100万才算是中产, 本人的要求其实不高。这个版上有没有年薪超过 50万的人?你们都结婚了吗?我想请教各位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嫁给你们这样的有钱人?我约会过的人中,最有钱的年薪 25万,这似乎是我的上限。要住进纽约中心公园以西的高尚住宅区,年薪25万远远不够。

我是来诚心诚意请教的。有几个具体的问题:

一、有钱的单身汉一般都在哪里消磨时光? (请列出酒吧、饭店、健身房的名字和详细地址。)

二、我应该把目标定在哪个年龄段?

三、为什么有些富豪的妻子看起来相貌平平?我见过有些女孩,长相如同白开水,毫无吸引人的地方,但她们却能嫁入豪门。而单身酒吧里那些迷死人的美女却运气不佳。

四、你们怎么决定谁能做妻子,谁只能做女朋友? (我现在的目标是结婚。)"

——波尔斯女士.

.

下面是一个华尔街金融家的回帖:

"亲爱的波尔斯: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看完了贵帖,相信不少女士也有跟你类似的疑问。让我以一个投资专家的身份,对你的处境做一分析。

我年薪超过50万,符合你的择偶标准,所以请相信我并不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跟你结婚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道理再明白不过,请听我解释。

抛开细枝末节,你所说的其实是一笔简单的"财""貌"交易:甲方提供迷人的外表,乙万出钱,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你的美貌会消逝,但我的钱却不会无缘无故减少。事实上,我的收入很可能会逐年递增.而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我是增值资产,你是贬值资产,不但贬值,而且是加速贬值! 你现在25,在未来的五年里,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身段,俏丽的容貌,虽然每年略有退步。但美貌消逝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它是你仅有的资产,十年以后你的价值甚忧。

用华尔街术语说,每笔交易都有一个仓位,跟你交往属于"交易仓位"(trading position),一旦价值下跌就要立即抛售,而不宜长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听起来很残忍,但对一件会加速贬值的物资,明智的选择是租赁,而不是购入。

年薪能超过50万的人,当然都不是傻瓜,因此我们只会跟你交往,但不会跟你结婚。所以我劝你不要苦苦寻找嫁给有钱人的秘方。顺便说一句,你倒可以想办法把自己变成年薪50万的人,这比碰到一个有钱的傻瓜的胜算要大。

希望我的回帖能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对"租赁"感兴趣,请跟我联系。"

——罗波.坎贝尔(J·P·摩根银行多种产业投资顾问)

阅读全文。。。

Sunday 28 June 2009

清点 Sungei Bagan 的资产

这是一篇于去年3月份发表在Cari论坛的旧文章。

当时和一位网友讨论 Sbagan 时,发觉它的主要活动不是种植业,而是投资。我计算一下它的总资产,觉得它的股价被低估,于是就把它放进我的 watch list 里。后来,在 RM2.40 时买了一点点。

文章内的数据,是根据2007年财报计算的,现在看来有点过时了。对 sbagan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份最新的财报来自己算一下。。。

x x x

清点 Sungei Bagan 的资产。

第一项,我们先计算数目比较小的项目:不动产。 Sungei Bagan 的不动产只有占其两个。

  1. 在伦敦有一栋 apartmentLease hold 999年。1997年买入。现在 book value RM24.5 million
  2. kelantan 有两片油棕园,面积 2744 acres,Freehold 的。现在 book value RM1.36 million

我觉得,以上两个价格都不太合理。 伦敦那栋楼,在 1997年买入,价格是 7.4 million十年后的今天,价格飚涨到原本的三倍多,有点不合理,有产业泡沫之嫌。今天,次贷问题爆发后,我以为这栋楼的价格应该以原购买价为准,这样比较保守。

油棕园价格更加不合理。两千多 acres 地只值 1百万?等于说一 acres 才五百元叻,哪有这么便宜的地?看了年报才知道,那块地最后一次 revalue是在 1959 年。也就是说,五十年前的价格沿用到今天!今天,每一 acres 油棕地最少值得 RM 10千。因此,Sungei Bagan这些地最少值 RM24 million

经过这样一加一减,其实它的不动产 book value 还是没什么变化。因此,我觉得我们不必太过在意这些不动产了。毕竟,它们只占 Sungei Bagan总资产的很小部分。

x x x

第二部分,我们讲它的投资项目。 Sungei Bagan 主要是持有股票。而且是长期持有,过去五年都没有发生变化。没增加,也没减少。但是,股票价格是随着市场波动的。 在其财报中,股票投资分为两项:

  1. Quoted share in Malaysia
  2. Quoted share out of Malaysia

在国内,它只持有两只股票:Kuchai 9.38%股份,及Kluang 5.98% 根据 FY2007 财报,在 Jun-2007时,这些股票的市值为 RM23.26 million 外国的股票,我查不到是哪些。不过,可以猜测到是在新加坡的。 根据 FY2007 财报,在 Jun-2007时,这些股票的市值为 RM 91.47 million

国内、国外股票加起来,共值RM 114.73 million。 相等于每股 RM 1.90。

x x x

第三部分,Investment in Associate

也是分成两部分:quoted shares unquoted shares

Unquoted Share 的成本约 RM 6 million 多一点。价值没什么变化。由于数目不大,我们可以不必理会这一部分。

Quoted Share 就比较特别了。Sungei Bagan British Island有一间100% 子公司,名叫 Springvale International Ltd这间子公司持有 Raffles-Asia Investment Company (简称 RAIC)的31.9% 股份。而这间 RAIC,其实并不是什么公司,而是一个 closed-end-fund。主要投资于亚洲各国的股票市场。

负责管理 RAIC 的,是一家新加坡资产管理公司,叫Chartered Asset Management Pte Ltd它的网址是:http://www.cam.com.sg/ 有关 RAIC 的价值变动,股票分布,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最新的报告是 20081月份的:http://www.cam.com.sg/documents/RAIC%202008-01.pdf)。

Sungei Bagan 每年都把从 RAIC 收到的 dividend 拿来 reinvest 回去。根据 FY2007财报,在 Jun-2007 时,Sungei Bagan 所持有 RAIC 的价值(NAV)为 RM 74.04 million.

x x x

我们来做个总结吧。

FY2007年,Sungei Bagan equity 共有 RM 340 million其中大部分的资产是股票,其次是现金。不动产和unquoted shares 所占的比例很小,比较不重要。同样的,对 sungei bagan来说,现在最主要的盈利是来自股票资产的增值,不是种植业务。(单单是 Cash 所带来的利息,就超过种植业务的盈利了)。

股票是 high liquidity 的资产,我们估计 Sbagan 的价值时,绝对可以把它们考虑进去。下表中,我列出了 Sungei Bagan 这几年来所持有的 cash 和其股票的 market value。(单位是 RM million)

sbagan equity table

我把以上的数据画成图表。

sbagan equity

x x x

根据最新季度报告,在 Dec-2007时,其 equity RM 335 million,等于每股 RM 5.54

当时,它所持有的资产是:

  1. 不动产:RM 25 million
  2. CASHRM 132 million
  3. Quoted sharesRM 180 million
  4. Unquoted shareRM 6 million

我们来看看,最糟的情况下,Sbagan 的资产值多少钱。假设明天美国股市崩盘。下个月轮到中国股市崩盘。再下个月油棕泡沫破裂。

我们可以这么看 Sbagan 的资产

  1. 房地产没有价、油棕地没人要。不动产价值 = 0
  2. CASH 价值不变:RM 132 million
  3. 所有股票大跌 80%,它的 quoted share 剩下 RM 36 million
  4. Unquoted share,没有价。

那么,sungei bagan 的资产只剩 RM 168 million。等于每股 RM2.78

上个星期五,Sbagan 闭市价 RM 2.75。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这个价格买入,稳赚不赔。

阅读全文。。。

Wednesday 24 June 2009

简单投资: Net Working Capital 选股法。

这是 Graham 在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中建议的多种选股方法中,最著名而简单的一个策略。

或许是因为它背后的逻辑实在太过简单有力,不大有人相信它能够带来巨大的回酬。又或许是选股方法太过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单调、沉闷的重复同样的动作),执行起来不够刺激好玩,它也无法引起很多人的兴趣。然而,就这个简单的方法,让投资大师 Walter Schloss 在他的五十年投资生涯中,取得了平均 20% 的年回酬率。

先来看看这个投资方法背后的逻辑。

这个策略,就是以低于 Net working Capital 的价格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按照 Graham 的定义,Net Working Capital = current asset - total liabilities,也就是流动资产减掉总负债 (这个定义与今天的会计准则不一样,会计上的 net working capital 一般是指 current asset - current liabilities)。

Graham 的逻辑很简单,只要不是一家面临亏损的公司,内在价值没有理由低于 net working capital 的。因为在计算 Net working capital 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计入 Fixed Asset。如果我们以 Net working capital 来代表公司的内在价值,那么我们就是把所有的固定资产的价值都当作零来看待了,这是对公司价值多么保守的估计!

如果我们能够以相等于 Net Working Capital 的价格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它的 Fixed Asset 对我们来说,就已经是全部免费的了。若能以低于 Net Working Capital 的价格买入,那不是非常值得吗?因此,以低于 Net Working Capital 的价格交易的股票,是属于被非理性低估的股票。当价格恢复正常时,它应该要回到 Net Working Capital 以上的水平。

当然,投资股票要有一定的回酬率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安全边际,因此Graham 的建议,是以低于 Net Working Capital 的三分之二(67%)之价格买入,等到股价回到合理的水平,或已达到所要求得回酬率,就卖出。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逻辑是可行的。但人们会想: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好的交易吗?一家公司的股价低得这么不合理,会不会是有问题的公司?这种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Net working Capital 投资法有几个附带条件。

  1. 一定要分散投资。
  2. 不要买入正在面临亏损的公司。(或者,基于任何理由,你认为将会面临亏损/倒闭的公司)
  3. 第三,由于有些股票会出现长期被低估的情况。因此,如果两、三年内股价无法恢复到合理水平,也要卖出。

其中第1、2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第3点有关持股时间的,则可根据个别情况调整。以 Walter Schloss 为例,他所买入的股票,平均持有时间为四年。

了解它的逻辑后,再来看:Net-Working-Capital 选股法,容易执行吗?

这个选股法应用起来蛮简单的。只需打开随便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拿 current asset 减掉 total liabilities,再除以股票数量,就可以得出每股 Net working capital 是多少。只要公司的股价低于每股 Net working capital 的三分之二、在过去几年又没见亏损,这支股票马上入选。如果股价不合标准,就 next。我们把上市公司一家一家拿来检验,选出10 支符合条件的股票来分散投资,整个买入过程就大功告成了。

(当然,在选股过程中可以加入其它的条件,比如说:零负债、股息高、现金雄厚、。。。等等。 一来可降低风险;二来可能提高回酬率。)

买入后要做什么呢?什么都不必做,就是等。看手上持有的哪一支股票价格上升到了我们所要求的水平,直接卖出,再寻找另一个符合买入条件的来取代它。如此周而复始的重复同一个动作(很闷哦。。。。),让投资组合不断的增值。

这实在是太简单了!

有些人会问,股价低于 Net working capital 实在有点不合理,真的能够找到这么多家公司来分散投资吗?(会不会都买到一些要死不活的公司?)这个问题,要你真的去寻找过,才会有答案。Walter Schloss 的成功,证明了这个策略在美国这个“有效”市场也是行得通的。

去年(2008),我本身也成立了一个 Net working capital 投资组合,来检验一下这个策略能不能在大马股市取得成功。目前,它还属于试验性阶段。

阅读全文。。。

Monday 22 June 2009

如何选出优质成长股: Fisher 选股法。

曾经有人问过 Fisher,他所拜访公司,和他真正买入的公司,数量上的比例是多少?Fisher 让他们猜。有人猜 250,有人猜 50。

Fisher 给的答案呢?是 2.5。

没有搞错,他只需要拜访两、三家公司,就可以找到一家来投资。原因简单,他不是每间公司都去拜访的。而且,Fisher 选股从来没有以财务报表作为选股的开端的。

Fisher 选股的第一个步骤。日常生活中,Fisher 认识很多的投资者,其中有一些是 Fisher 认为他们在选择成长股方面非常优秀的。Fisher 的投资灵感,大部分都是来自这些投资家。另外还有一小撮投资 idea 是源原自一些技术人员、科学家、生意人等。通常,只需跟这些人聊上几个小时,Fisher 就能够从中找到一些他感兴趣的公司。接下来,他会怎么做?这里,Fisher 说,他有三不做:

  1. 不在这时去接触公司管理层。
  2. 不会花几小时去仔细的视公司每年的财报、资产负债表的逐年变化等等。
  3. 不会去问 Broker 对这家公司的看法。

他会做的是,简单的瞄一下公司的财务报表,以了解公司的资本架构、财务状况。他也可能从公司 prospectus 中,去寻找一些他有兴趣知道的资讯,如公司的股东、赚幅、成本等。对公司有了初步了解后,他会进入第二步骤。

第二个步骤。Fisher 利用他的人脉、网络,尽可能去接触到和该公司有关联的人,如: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旧员工、等等。。。来打探公司的能力。这个环节是难度最高的。但 Fisher 有他的人脉。他说,一般上银行家都乐意作介绍人,让他认识那些他想接触的人,并和他们“闲聊”。那,如果用尽了所有人脉、办法,都接触不到有关的人物呢? 很简单,Fisher 干脆放弃研究这家公司,然后寻找下一个目标。

唯有当他从“闲聊”中收集到了该公司有关那 15 项检验标准 的大部分资讯时,Fisher 才会走到第三个步骤 -- 拜访公司。Fisher 说,唯有在你对一家公司有了近乎全面的了解后,你的拜访才有意义。你才能够知道要问什么问题、及该找哪一个人来问。当Fisher 决定去拜访一家公司时,其实对那家公司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了。拜访公司的管理层,只是在求证他打听回来的资讯,或填补一些空白。

总的来说,对于他所感兴趣的公司与所买入的公司在数量上的比例,Fisher 自己给的估计是:

  • 若是指 “有可能会去研究”的公司,那大约每 250 家公司才会有一家被他买进。
  • 若是说 “所研究的公司” 中,则约每 40~50 家公司才会有一家他会投资。
  • 若是他去拜访的公司,平均每 2.5 家公司就会有一家被他选中。

很多人看了上述 Fisher 选股的步骤,马上的反应是:花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寻找一支股票,值得吗?针对这种问题,Fisher 会反问: 环顾你周围,有什么事情是能够让你在第一年投入 $10,000 后,不必再作什么努力(每年只花一丁点儿的时间检查公司情况是否有变化),就可以在十年后得到 $100,000 回酬的? Fisher 认为,很难找到其它活动,能够像寻找成长股那样,以那么少时间,就可以换取那么高回酬的。

我本身也觉得,如果能够找到一家值得长期持有的成长股,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这个时间,我愿意花。但我觉得,Fisher 方法的难度在于建构像Fisher那样那强大的人际关系网,那不是普通人能够随便做到的。还有,Fisher 那“闲聊”本事,我还有排才能学会。

.

阅读全文。。。

Monday 15 June 2009

平均数字。

问大家一个问题: 首先,根据统计,成年人的腰围平均是 32 寸。如果今天你要买件裤子给自己,请问你会买几号的裤子?

(想好答案才继续往下阅读)

“这算什么问题?”,“当然是买回自己的腰围号码了。。。。”

懂得这么回答的人,基本上还算神志正常。裤子是买给自己穿的,其它人的腰围平均数字跟你有什么关系?没有人会因为 “全国平均数字 = 32” 而去就去买一件 32 号的裤子给自己。

在这里,统计平均数对我们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它只对商家、厂家有用。因为,厂家生产的产品,是要卖给所有人的。

一个真实的例子: 几个月前,我想要申请 broadband service。于是,我做了许多调查。根据非正式统计:Celcom 口碑最好,Maxis 最差。于是,理所当然的,我申请了 celcom broadband。但得到的宽频素质却让我倒尽胃口,使用了一个月后,忍无可忍下决定取消。后来,想试一下P1 ,约了一个 agent 到我家来 test 讯号,结果却是一点讯号也收不到。最后,没有办法下,勉强尝试一下口碑最差的 Maxis,结果它的讯号出乎意料的好,一直使用到今天,已近半年了。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的家里收到最好的信号是 Maxis。其它统计数字对我来讲,就如同 “平均腰围” 一样, 是没有意义的。它只对电讯公司有用。还有,那些想买电讯公司股票的人。。。。

x x x

在投资世界里,充斥着许许多多的统计数字,比如说: 根据统计,股票市场在过去70年的平均回酬率为每年12%。这些数字对股票行或 mutual fund公司很有用。如果你只打算投资10年,这些数字对你来说有意义吗?(请参阅: 《Intelligent Investor》读后感。

还有所谓的 GDP啦、消费指数啦、失业率。。。等等等。经济学家和投资家们很喜欢引用这些数字作为开场白,这叫 Top-Down Analysis。事实上,这些数字对对他们真的有用,因为他们面对着许许多多的股票,和许许多多的投资者。但对于我们这些只买几支股票的人,那些数字有多大的意义?

诸如 “全球航空业2008年亏损 USD??Billion” 这样的新闻,对我来讲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我并没有购买全部航空公司,我只买了一家 AirAsia 的股票。每当听到 “又有几家航空公司倒闭” 的新闻,更是感到兴奋。因为,常识告诉我们: 有数据 below average,就会有相应的 above average。

其它公司低于平均数的程度越大(倒闭最好),我对 airasia 的表现就越有信心。。。。。

.

阅读全文。。。

Sunday 14 June 2009

经济学家的话。

甲乙两人乘气球升空遨游,因为风势很大,气球飘得很远,他们不知身在何方。 他们把气球下降至离地约20米,然后大声问一路过路人:“请问我们在什么地方?”路人回答:“你们在气球里。”甲对乙说,此公肯定是经济学家,因为他的答 案正确但一点用处都没有。

x x x

一位经济学家去华盛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当站在恐龙化石面前时,他对身边的游客说:“这只恐龙的岁数足足有20亿年零10个月。”

游客惊讶且恭敬地问道:“您从哪里得到如此准确的信息?”经济学家不无自豪地回答说:“10个月前我来此参观过。那时讲解员告诉我这只恐龙已经20亿岁了。”

x x x

甲:“听说经济学家总在说谎。你能否告诉我,如何判定他在说谎?” 乙:“经济学家大都比较诚实,很少掩饰。你只要注意他的嘴就行了,嘴一动,他就在说谎。”

x x x

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漂流到孤岛上,十分饥饿。

这时海面上漂來一个罐头。物理学家说:“我们可以用岩石对罐头施以动量,使其表层疲劳而断裂。”化学家说:“我们可以生火,然后把罐头加热,使它膨胀以至破裂。”经济学家则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开罐头的起子……。”

x x x

三个计量经济学家外出打猎,遇上一只大鹿。

第一位扣动扳机,但未击中,左偏了一米。第二位计量经济学家随后射击,也未打中,右偏了一米。第三位先生没有开枪,但是却胜利地欢呼道:“我们确定了它的位置,我们能逮住它了。”

x x x

有人告诉一位数学家,一位理论经济学家和一位计量经济学家说,旁边那间黑灯瞎火的密闭房间里有只黑猫,看他们谁能逮得到。其实,房间里根本没有猫。

数学家先进去,拼命找那只并不存在的猫,结果发了疯,进了精神病院。

理论经济学家进去折腾一番,没找到猫,却不气馁,出来后还得 意洋洋地说,他可以搞一个数学模型,精确地描述他在房间里的运动轨迹。

计量经济学家蹑手蹑脚趟进黑房间,花了一个多钟头找寻那只并 不存在的猫。只听他在屋里大叫:“哎哟,脖子被猫挠了一下!”

.

阅读全文。。。

Saturday 13 June 2009

知不知道,其实 Socso 的保障是很好的?

保险,是理财的其中一个重要得环节。可是,对于 Socso 这个几乎人人都有的保险,很多人却是不大了解、也没什么兴趣要去了解的;尤其是华人。

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大家对 Socso 提供的保障有个初步的了解。想要知道得更深入的,可亲自浏览 perkeso 的官方网站:www.perkeso.gov.my

x x x

人们对Socso最大的误解是:只有在工作时发生的意外,才可以索赔。

其实,一直以来,当局(Perkeso)都在不断的改善Socso的福利。今天的Socso,(以它这么低的保费来看)已经是很不错的一个保障计划了。现今,Socso的保障主要分成两部分:

  1. 因工作造成的伤害(包括工作上的意外、来往工作地点时发生的意外、或工作环境造成的健康问题)。可以 claim 医药费。
  2. 因为工作,或其它任何原因导致死亡或完全残废,而失去了收入。(若符合某些条件的话),Socso 有得赔。

当然,它还有其它一些零零碎碎的保障,但我觉得那些都是比较不重要的。以上的两点中,(我个人觉得)第2。点是 Socso 做得最好的、但却是较少为人知的。作为保障家庭的经济支柱这方面,Socso 赔偿甚至比很多保险公司都要好。走遍全国,很难找到有一间保险公司能够以这么低的保费提供这么好的保障的。

x x x

先声明。以上的两大保障。是我自己的分类法。其实,按照 Perkeso 原本的分类法,socso 包含两个保障。

  1. Skim Insurans Bencana Perkerjaan - 因工作意外造成的伤害,可获得免费医疗。(只限政府医院,或socso的panel clinic)。死亡或完全残废,可获生活津贴赔偿。
  2. Skim Pencen Ilat - 任何时候、任何原因造成的完全残废或死亡。可获生活津贴赔偿。

其中,要得到第二项保障计划的赔偿,是必须符合特定条件的。(详情容后再述)

Socso 的 Caruman 有两种。

  1. Jenis Pertama 是包括 Skim Insurans Bencana Perkerjaan 和 Skim Pencen Ilat的。
  2. Jenis Kedua 是只有Skim Insurans Bencana Perkerjaan的。

其中,Jenis Kedua 只是给一些55岁以上的人,或一些50岁以前都没有缴过socso的人。因此我有理由相信,大部分人的都是 Jenis Pertama。因而,有包括非工作方面的 24hr 保障。

我以下的分析,都是这一种情况。要确定你是不是 Jenis Pertama,只需查看薪水单。如果你自己的薪水有被扣Socso,就是属于Jenis Pertama。Jenis Kedua是只有老板缴交,员工没有交的。(有关 Caruman的资料,请参阅:http://www.perkeso.gov.my/caruman.asp

x x x

关于工作意外的医药保障,很多人都知道。我就不讲了。以下我来说说比较少人知道的,当一个人死亡和完全残废时,Socso 的赔偿法。

首先,Socso 的赔偿法与其它保险公司是很不同的。当一个人死亡或完全残废时,Socso 并不是立刻赔一笔很大的款项给你。它的赔偿形式呢,是有点类似公务员的退休金(pencen)的:它会每个月给你一笔固定的钱,让你(或你的家人)可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

我觉得,这种形式的赔款,很多时候比起保险公司的那种“one lump sum” 的方式更加好。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善于理财的人。

根据不同的情况,赔偿的金额和方式有所不同。

第一种情况:因为工作的关系而导致的死亡/完全残废。

  1. 赔偿金额:每个月可获得你平均薪金的90%。
  2. 如果是完全残废,当事人每个月可领得该笔赔偿金,终其一生。
  3. 如果当事人死亡。则依赖当事人生存的家属(orang-orang tanggungan)每个月可领得赔偿金。所能分配到的比例如下:
  • a. 配偶: 赔偿金的 3/5。终其一生(seumur hidup),直到死亡。
  • b. 孩子: 赔偿金的 2/5。直到二十一岁。

若没有配偶或孩子,则有资格领取赔偿金的 orang tanggungan 是:

  • a. 父母: 4/10,终其一生。
  • b. 祖父母: 4/10,终其一生。
  • c. 兄弟姐妹: 3/10,直到二十一岁。

第二种情况:除了工作以外,其它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完全残废。(必须是发生在55岁之前)

  1. 必须符合以下的其中一种情况,才有资格获得赔偿。
    • 在最近的40个月内,至少有24个月有缴付Socso费用。
    • 从当事人第一次参与Socso保险计划开始,至索偿日期为止的全部月份中,至少有 1/3 的月份是有缴付Socso费的。(月份数量也必须不少于24个月)。
  2. 赔偿金额:平均薪金的50%到65%不等。(计算方法蛮复杂的,这里省略)。
  3. 如果是完全残废,当事人每个月可领得赔偿金,终其一生。
  4. 如果是在55岁之前死亡(如果是已经在领取残障赔偿金的人,则不受年龄限制)。则orang-orang tanggungan每个月可领得赔偿金。所能分配到的比例与上述第一种情况(因工死亡)相同。

最后,介绍一篇相关的文章: 藍寶箱裡的筆記本: 懂多一點,大馬上班族的福利:SOCSO

阅读全文。。。

Friday 12 June 2009

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从一个网友的 blog 里看到的。很有意思的一段谈话:

.

阅读全文。。。

Thursday 11 June 2009

LCC 简介。

很多人以为,LCC是以“薄利多销”为经营理念的。它们的机票价格这么低,是因为它们的利润微薄。

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

LCC之所以能够提供这么低的票价,是因为它们的成本架构。 所有的LCC都想尽办法把成本尽量的压低, 再回馈给顾客的。 因此,机票价格比传统航空低了多少,就表示它们的成本降了多少。

事实上,成功的 LCC,如 southwest, Ryanair, AirAsia,它们的 profit margin 都比传统航空公司高。 因此,它们不怕经济不景气,不怕竞争,更不怕“资本雄厚”的其它大公司和它们打削价战。

它们是如何达到低成本、高利润的呢?成功 LCC 的运作模式一般拥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使用单一型号飞机。 LCC都是尽可能只用单一型号的飞机,例如 AirAsia决定只购买 Airbus-320,而Ryanair则只购买 Boeing-737。只有一种型号飞机,则在飞机维修及护理、机组人员的培训费用等方面可以节省不少。

2。短途航线。 LCC的特色是只开发单程短于4小时的航线。飞机来回一次就是8小时多,刚好等于员工的一天上班时间。因此,员工在本地上了飞机,来回一次,就可以放工回家。由于不必津贴员工在外地留宿的费用,公司又省了一笔。

3。点对点航线服务(point-to-point service)。 省却了转机服务所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LCC尤其不喜欢与其它航空公司成立联盟(连合售卖机票),因为所涉及的机票服务软件成本很高。另外,LCC的机票 non-refundable的,而且更换时间、名字都需要另外征收费用。这除了让公司省下了一笔费用,还能够更容易的管理座位,提高 Load factor。

4。没有附加服务(no-frills)。 没有免费食物、不使用登机台(让乘客自己走上飞机)、不使用座位编号、行李另外收费。这种种措施,其实都是在降低成本,然后以低机票来吸引顾客。因为,如果能够享有更低的机票,很多人其宁可不要这些额外的服务。以食物作例子,由于LCC大多数航线都是属于短程的,大多数人在这两、三小时内,其实是根本不需要食物的。当然,也是有些人是想进食的,所以飞机上会售卖一些食物。于是,不需食物的人享受到了便宜的机票,需要食物的人才自己加钱购买。顾客有了选择的权利,各得其所。

5。使用廉航终站、减少飞机停留时间。 廉航终站的费用和机场税较低。没有登机台,除了不需缴付使用费,飞机也省下了 parking 所需的时间,乘客可以更快的上下飞机。于是,飞机从降陆到重新起飞的时间缩短了,成本就减少了。

6。鼓励顾客直接上网订票。 一来,省下不少agent fee,就能以更便宜的机票价格回馈顾客。二来,也省却了高成本、复杂的订票系统软件。

7。特有的多层定价模式(Multitier Pricing)。 传统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是,开始时价格是固定的,等接近起飞日期时,发觉飞机座位还有剩,才来低价促销。廉航的机票定价机制刚好相反,先把预料会空着的座位拿出来低价促销,而且越早订票价格越便宜。这样一来,不只可以让公司更早的掌握座位的销售情形,更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所谓的0价格机位就是这个机制演变出来的。反正机位也是空着的,即使是以0价格出售,甚至不收燃油附加费,公司的损失微乎其微,却能达到免费的广告宣传效果。

以上各点,除了第6、7点是传统航空公司可以借用之外,其它的,都是LCC与传统航空“先天性”的分别。 因此,传统航空公司不可能达到 LCC 的成本架构,更不可能跟LCC打价格战。

所以,当一家传统航空公司要分享LCC市场蛋糕时, 它们都会另外新成立一家独立运作的子公司, (Qantas 成立 Jetstar, SIA 成立 Tiger Air ) 取得了跟 LCC一样的先天条件之后,才能一较长短。

LCC为了能够达到尽可能低的成本,采用了与传统航空公司很不一样的运作模式。 对于某些措施,有些乘客会不喜欢,但LCC还是吸引了一群拥护者。 事实上,每当一个地方有LCC成立后,它那极低的票价,往往能够打开一片新的市场。

LCC的顾客,大部分都是新开发的消费群,而不是从现有的航空公司手所抢来的。 君不见AirAsia的乘客量近几年倍增了许多(去年有 9 million),而 MAS 这几年的乘客数量却没有减少到吗?

x x x

有关 LCC 的历史及运作,可参考 AirAsia 网站:What is low cost?

以及Ryanair的成功模式:strategy

想多了解 LCC 模式的人,可以 download 以下资料来参考一下。(资料有点旧,请见谅)

  1. http://www.scribd.com/doc/2060491/Treitel-LCC-120604
  2. http://www.scribd.com/doc/2060387/LCCwinningatmargin2004
  3. http://www.scribd.com/doc/2060381/LCC-market-2004

.

阅读全文。。。

Wednesday 10 June 2009

东南亚的 LCC - (2008)

Note: 本文完成于 2008年2月,曾发表于cari论坛,是我为了研究 AirAsia 所作的功课。主要是由网上所搜寻得来的一些零碎资料拼凑而成的。

这一年多来,局势显然改变了许多。但这些历史资料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它可以让我们重温一下整个局势是如何变化着的。迟点,有时间的话,希望能够写一篇 2009 年的跟进报告。

本文共有十个部分:

==========================================

东南亚的 LCC(Part 1)-马来西亚。

在我国,AirAsia 近乎是 monopoly 的。

AirAsia 在国内只有一个LCC对手 -- 马航属下的 Firefly。 (至于东马的内部航线,是亏本经营的。无论是之前的 FAX,还是现在的 MasWing,都是在政府的津贴下"为民服务"的。所以不考虑在内)

FireFly 目前只有3架飞机,在国内有6个航点,以及泰国的 Phuket 和 Koh Samoi。2008下半年开始,FireFly的新飞机-ATR 72 将会陆续送来。(它总共订购了20架 ATR 72-500飞机)。这类型号的飞机属于短程飞行用途,航程范围不超过一小时。

暂时来说,FireFly 对 AirAsia 没有威胁性,只能以"未成气候"来形容它。但以后呢,它可能会抢掉AirAsia一些短途航线的顾客。因为,它有一项优势是 AirAsia 没有的:Subang 机场。试想一想,如果你要搭飞机去 Penang,从你家到 KLIA 所花的时间,可能比飞机的飞行时间还长! 从Subang 机场出发就不同了。

.

================================================

东南亚的 LCC(Part 2)-新加坡。

新加坡的航空业是比较开放的,以其作为基地的 LCC 有三家:Valuair,Tiger Air,Jetstar Asia。可是,不知为什么,新加坡的政府拒绝让 AirAsia 在它那里设立子公司。

先说说历史,以上这三家LCC都是于2004年开始营业的。其中,Valuair 最早成立,并取得不错的成绩。看到 Valuair 的成功,SIA 就跟着成立Tiger Air。然后,Qantas(澳洲航空公司)也来到新加坡设立 Jestar Asia。

可是它们运气不好,2004底,发生印度洋海啸事件;接下来,油价又屡创新高,三家公司都是在亏损状态下营运的。其中,Valuair 由于没有强大的后台,最先承受不住。2005年,Valuair 被Qantas 收购。但是,由于航线上的技术问题,Qantas 决定让 Valuair 和 JestarAsia 继续用各自的品牌经营。(经过重组,目前 Jetstar Asia 和 Valuair 都是属于一间叫"Orangstar"的子公司。而 Qantas 持有 Orangstar 44.5%的股权。)

若拿 Tiger与 Jetstar Asia 比较,则 Tiger 经营的好一些,它已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转亏为盈了。(Jetstar Asia 仍在亏损中,但应该很快就可以有盈利了)。目前,Valuair 拥有三架飞机,Tiger Air 拥有12架飞机(Dec-2007资料),Jetstar Asia 拥有五架飞机。它们占据了新加坡的绝大部分LCC市场。除了东盟市场,还有一些航线是飞往中国、印度或澳洲的。

AirAsia 由于不能在新加坡成立子公司,只能从其它方面来争取新加坡人的市场了。其中,Thai AirAsia提供了从曼谷飞往新加坡,以及从Phuket飞往新加坡的服务。加上本月份开放的 KL-Singapore 航线,AirAsia Group 总共只有三条航线飞到新加坡。

另外,大马 AirAsia 则开发了几条从 JB 出发的航线,争取了一部分新加坡人的市场,但航点不多。且从 JB 出发的 AirAsia 航线,多数是飞往我国境内,与 Tiger 和 Jetstar 从新加坡出发的航线(主要为较长的国际航线),只有很少的重叠。所以,从目前的航线来观察,仍很难看出AirAsia、Tiger、Jetstar 之间的竞争实力。

它们之间真正的直接交锋,新开放的 KL-Singapore 航线是第一次。明年,ASEAN 各国首都之间的航线将全面开放,直接竞争的航线将会更多。所以,这场戏才刚刚开始,我们就等着看戏吧。

.

====================================================

东南亚的 LCC(Part 3)-泰国。

泰国有三家LCC: 2003年12月,One-Two-Go首先开始营业。紧接着,Thai AirAsia 和 Nok Air 则分别于2004年2月及7月开始进军泰国 LCC市场。

三家公司都是附属于另一家航空公司的。One-Two-Go是100%属于 Orient Thai Airlines的子公司。 Thai AirAsia 是 Shin Corp. 和 AirAsia 的 joint veture。而 Nok Air 则是由泰航持有其39%的股份。目前,三家公司的实力相当。Thai AirAsia 拥有约16架飞机, One-Two-Go有13架, Nok Air则有12架。

在泰国国内,三家公司拥有几乎一样的航线组合。由于是直接打对台的,三家公司推出的机票价格也相差不多。国内市场占有率方面,三家公司应该是相差不远。盈利方面,Thai AirAsia目前仍在亏损状况;Nok Air 于 FY2007 则有约 THB100 million的盈利。One-Two-Go呢,我暂时仍找不到数据,不知是赚还是亏。

目前,Thai AirAsia是三家公司中提供最多国际航班的,共有十条国际航线。Nok Air 则有一条 Bangkok – Hanoi 航线。One-Two-Go 暂时仍没有国际航线。若结合国内、国际航线一起统计,(根据泰国机场公司FY2007的报告)以载客量来看,目前Thai AirAsia的在泰国LCC市场的市占率最高,Nok Air 第二,One-Two-Go第三。

这里可以提一提 One-Two-Go 的 Marketing模式。它跟其它的 LCC 是很不一样的。One-Two-Go的所有的航线、所有的日期,机票都是统一的价格:THB 1850。而且,它的机票是可以让人免费(没有 penalty fee)更换日期和目的地的。另外,它在飞机上也免费提供食物和饮料,行李的 limit也高达 20kg。

Nok Air呢,在每趟班机上有12个 “business class” 座位,称为 “Nok-Plus”。只须多付 THB500,乘客就可以享有较大的座位、免费的食物、饮料和报纸,而且行李的 limit可高达30kg,并可免费更换航班日期。

我个人认为,接下来的几年,这三家公司在泰国国内航线的竞争应该还会僵持不下。国际航线方面,除了AirAsia外,另两家似乎仍没有很好的发展计划;但是,AirAsia 将会面对外来的 LCC(尤其是Tiger和Jetstar)的竞争。看来,AirAsia 在泰国将会继续面对硬战。。。希望新 Airbus-320的到来,能助它转亏为盈。

.

===================================================

东南亚的 LCC(Part 4)-印尼。

拥有超过 2亿人口的印尼,是个非常大的市场。加上它是一个岛国,简直就是 LCC的天堂。也因此,印尼是东南亚国家中,拥有最多 LCC的一个国家。我们先把它们的名字、成立年份、目前拥有的飞机数量,一一列出来吧。

  1. Lion Air,2000年,43架。
  2. Citilink – 2001年,10架。(Citilink 是印尼航空 Garuda 的子公司)
  3. Batavia Air – 2002年,31架。
  4. Adam Air – 2003年,19架。
  5. Indonesia AirAsia – 2004年,10架。
  6. Mandala Airlines – 2007年,10架。

以上所列出的 LCC呢,大部分都专注于境内航线。尤其 Lion Air,更是印尼 LCC的大哥大;其强大、密集的航线网络遍布全国,拥有超过30个航点,也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Batavia和 Adam则稍微落后。其它几家,就被远远的抛在后头。

存在如此多家 LCC,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早期的 AirAsia,每当它要开始于某一航线时,马上就会面对其它 LCC的联合围攻,疯狂的开打削价战。因此,AirAsia在印尼可说是吃尽苦头。后来,AirAsia学乖了,尽量开发一些他人仍没飞行的航线,以避免直接的竞争。目前,Indonesia AirAsia共有8条从 Jakarta出发的境内航线。

可是,AirAsia 仍然面对很多问题,由于印尼机场的问题,航班常常误点。另一方面,由于电脑和 internet 在印尼仍然不够普及,大部分的人仍都是通过 travel agent 定购机票的。这一方面是 AirAsia的弱点,使得它在 marketing上输给了其它的 LCC。后来,AirAsia也开始自己成立 office了,但这么一来就增加了成本开销。因此,虽然它在印尼的 load factor还算不错,但目前的 Indonesia AirAsia 仍是在亏损的状况中惨淡经营的。

至于LCC的国际航线,印尼仍处于待开发阶段。目前,

  • Indonesia AirAsia 拥有三条国际航线:Jakarta-KL,Jakarta-JB,Jakarta-Bangkok。
  • 强大的Lion Air则有两条航线:Jakarta-KL 和 Jakarta-Singapore。
  • 而 Adam Air 呢暂时只有 Jakarta-Singapore 一条航线。

另外呢,AirAsia(Malaysia)则从KL开发了十条航线分别飞往印尼的十个城市;新加坡的 Valuair 有一条 Singapore-Jakarta 航线,Tiger Air 有一条 Singapore-Padang 航线。澳洲的 Jetstar则有一条航线飞往 Bali。

我觉得,AirAsia 以后在印尼的发展呢,主要会集中于开发国际航线。除了因为可以避开当地LCC的竞争外,也比较有利可图。

x x x

有关印尼的LCC,这里有一个小插曲。 在2005年,印尼政府宣布禁止外国的 LCC 开发飞往其境内四大城市(Jakarta, Denpasar, Surabaya, Medan) 的航线。这项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印尼的国家航空公司 Garuda 的利益。不过,对于已经存在的航线,则不受影响。

所以,Jetstar、Tiger Air想进军Jakarta也不得其门而入。这也是为什么Qantas收购了Valuair之后,没有把它并入Jetstar。因为,Valuair 早在该措施宣布以前就已拥有了一条 Jakarta-Singapore航线,如果它被并入Jetstar,就得放弃这条航线了。

Indonesia AirAsia 属于印尼公司,不受该措施影响。但是,当时的新加坡政府为了回应印尼的这项措施,便禁止印尼 LCC 飞往新加坡。于是,AirAsia 当时正在申请的 Singapore-Jakarta 航线,便胎死腹中。虽然,后来新加坡政府好象撤消了该项措施,但不知是否仍在"斗气",AirAsia 已没打算再申请了。

后来,菲律宾的 LCC,Cebu Pacific 却开了一条从 Manila飞往 Jakarta的航线,不知它是如何办到的。

.

=============================================

东南亚的 LCC(Part 5)-菲律宾。

菲律宾与印尼一样,是岛国。同时,它也拥有非常多的人口(据2000年的统计,其人口为 88 million。现在应该近1亿了)。这为 LCC 的发展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但,菲律宾只有两家 LCC,都是成立于1996年:

  • Air Philippines
  • Cebu Pacific

Air Philippines 与虽然不是菲律宾航空(Phillipines Airlines)的子公司,但却拥有同样的大股东,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姐妹公司。目前,它拥有8架 Boeing 737-200 客机(118座位),并订购了六架新的 Bombardier 小型飞机(50座位的)。Air Philippines 主要是专注于国内航线,在菲律宾内颇受欢迎。2007年,它拥有15个航点,载客量刚刚超过了1百万。由于 Air Philippines与 Phillipines Airlines的关系,我觉得暂时它不太可能开发国际航班。

Cebu Pacific 呢,与 AirAisa 类似,是菲律宾国内非常成功的 LCC。它早在2006年中就让所有的旧飞机退役了,目前,它经营着的 15 架飞机,都是全新的 Airbus。在2007年,它的载客量已达 5.5million,其中约 1.0million是国际乘客。Cebu Pacific目前仍有 22 架 Airbus 的定单,其中6架会在今年送到。另外,它也订购了六架 ATR 飞机,打算开更多的国内航点(有些机场只能让小型飞机降落)。目前,Cebu Pacific在菲律宾国内共有20个行点。国际航点则有12个。

.

=============================================

东南亚的 LCC(Part 6)-越南。

越南的廉价航空业是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越南只有一家 LCC,而这"越南首家"的 LCC也是在去年才开始的。

Air Pacific,成立于1991年,一直以来都是普通的 full service carrier。直到2007年的股权变动,Qantas 收购了它30%的股份,才把它转型为 LCC。它目前拥有5架 boeing-737飞机,在国内有8个航点。国际航线只有两条:HoChihMin-Bangkok 和 HoChihMin-Singapore。

听说,Qantas有意要把Air Pacific改名为 Jetstar Pacific,以便和新加坡、澳洲的 Jetstar 一起经营同一品牌。

.

=============================================

东南亚的 LCC(Part 7) :东南亚-中国。

有四家东南亚的 LCC有航班飞往中国。以下,是它们所飞往的中国城市。

  • AirAsia-广州、深圳、厦门、澳门。(另加 AirAsia X 的杭州)
  • Cebu Pacific-广州、香港、厦门、澳门、上海、台北。
  • Jetstar-香港、澳门、台北。
  • Tiger-广州、深圳、厦门、澳门、海口。

可见,它们在中国的航点基本上是类似的,但由于出发地点不同,所以目前仍没有直接竞争。

Jetstar 和 Tiger都是从新加坡出发的(除了Tiger的一条 Macao-Manila航线)。Cebu Pacific 都是从 Manila 出发。AirAsia出发点比较多,除了从KL出发外,还有从 KK和 Bangkok飞往深圳的,以及从 JB、KK、Kuching、Bangkok飞往澳门的。(另外,AirAsia飞往厦门的航线,只能从 Bangkok 出发)。

若以航班次数来看,目前AirAsia处于领导地位。Tiger Air 排第二,但由于 Tiger 从新加坡这个国际航空枢纽出发,其后劲十足,不可小看。

.

==============================================

东南亚的 LCC(Part 8) :东南亚-印度

一些 LCC 如 Jetstar 和 Nok Air,都曾开发过印度航线,但后来都因为载客量太少而停止了。目前,只有一家东南亚 LCC仍然有飞往印度-Tiger Airways。从新加坡出发,它总共开发了4个印度航线:Bangalore,Krabi,Kochi,Chennai。在这些航线,它可说是 Monopoly了 LCC 市场。

其它的公司,近期内都好象没有计划要进军印度市场。

.

=============================================

东南亚的 LCC(Part 9) :东南亚-澳洲

目前,只有三家 LCC提供由东南亚飞往澳洲的航班。

  • Jetstar - 22 航点。
  • Tiger - 13 航点。
  • AirAsia X - 1 航点。

Airasia X 只有一个从 KL 飞往 Gold Coast 的航线。

Tiger 呢,从新加坡出发,直接能够飞抵的澳洲地点只有两个:Darwain 和 Perth。但是,在2007年11月,虎航在澳洲的子公司,Tiger Airways Australia开始运作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它已在澳洲境内开发了13个航点!(目前, Tiger Australia 拥有5架飞机)。所以,现在,我们可以通过 Connection flight,乘搭 Tiger飞往澳洲许多的热门地点。

Jetstar呢,澳洲本来就是它的大本营。当年,澳洲航空公司 Qantas 在国内成立 Jetstar,主要是为了对付内境内快速崛起的廉航 Virgin Blue的威胁。但是,Qantas 也同时进军亚洲,在新加坡成立了Jetstar Asia(成立时,Qantas 拥有其 49%股份),主要发展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东南亚航线及中国航线。后来,澳洲的 Jetstar 开始开发国际航线,把东南亚的一些城市(不只是新加坡)与澳洲境内的航线网络连接起来。因此,我们现在可以通过 Jetstar的网络飞往澳洲境内的许多城市。甚至可以转机飞到纽西兰、夏威夷。

之前,Jetstar 没有对外来的挑战者 Tiger的认真看待。但最近,它似乎感到 Tiger的强大威胁力了。 至于AirAsia X,目前仍未成气候,暂时不必理会。

.

=============================================

东南亚的 LCC (Part 10)-国际性扩张。

东南亚的 LCC中,目前只有三家已经开始了国际性扩张。

1。AirAsia

AirAsia 是当中最早开始扩张的。它在2004年2月,就在泰国成立了49% JV的 Thai AirAsia,开始进军泰国LCC市场。然后又在 2004年12月,收购了印尼航空公司 AWAIR的49%股权,并将其改名为 Indonesia AirAsia。

其中,AirAsia在泰国取得不错的市场占有率。在印尼的发展则面对艰巨的挑战。目前,这两家公司仍在亏损状态中。AirAsia 有打算往东盟其它国家的扩张,但都面对阻碍。比如,新加坡政府仍不让AirAsia在新加坡成立子公司。越南的 JV 也面对一些阻滞,仍没开始营业。

AirAsia的另一策略是长程 LCC,也就是才刚刚开始营业 FAX(新名称为 AirAsia X,AirAsia 持有其20%股份)。目前,它有两条航线:KL-GoldCoast,KL-ShangHai。根据其计划,未来几年它是打算开发航线到中东、欧洲等地,是一项全球性扩张策略。

2。Qantas/Jetstar

Jetstar的情况比较特别。它是由一家 full service carrier 进军 LCC的成功典范。2003年,Qantas在澳洲成立 Jetstar,以对抗廉航 Virgin Blue的威胁。2004年12月,Qantas再成立 49% JV 的 Jetstar Asia,以新加坡为根据地抢滩东南亚。2005年,Qantas 收购新加坡另一家 LCC:Valuair,并把它和 Jetstar Asia 收入一间新公司 OrangeStar 底下。2007年,Qantas 再次出手,收购越南一家航空公司,Air Pacific,并把它转型为 LCC。

目前,Qantas 除了其澳洲子公司 jetstar外,已控制了三家东南亚的 LCC。(直接持有 Air Pacific 30% 股份,通过 Orangstar间接持有 Jetstar Asia 和 Valuair 44.5% 股份)。四家 LCC加起来,其网络遍布中国南部、东南亚、澳洲、和纽西兰(甚至有航线从悉尼飞往夏威夷);可说是本区域涵盖范围最广的LCC了。值得一提的是,与AirAsia不同,它的 Long-haul LCC 航线(如去年开始的 KL-Sidney 航线),是由澳洲Jetstar 本身是直接经营的,没有另外成立公司。

3。Tiger Aviation

Tiger Air 是另一家由 Full-service-carrier 成功进军LCC的例子(新航持有 Tiger 49% 股份)。虽然它 扩张得较慢,但其实力不容忽视。

2007年,它开始了澳洲的子公司(Tiger Airways Australia),其网络扩张速度之快,另Jetstar不得不对它另眼相看。现在,它在澳洲境内已有13个航点,并且有可能会开发飞往纽西兰的航线。而且,Tiger 最近宣布有意在韩国成立一家 49% JV公司(名叫 Incheon Tiger Airways),以进军东北亚市场。

.

阅读全文。。。

天然胶与人造胶手套的比较

其实,天然胶有很多比人造胶强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弹性非常好,戴上后手指的触觉也较敏感,这对于医生来说,(不论是做检查或手术),是非常重要的。也有研究显示天然胶的保护功能比人造胶好。

集结那么多品质上的优点,加上价格又便宜,所以天然胶手套在医药卫生领域遥遥领先于nitrile-glove,约有 75%的market share。(忘了从哪看过的数据,可能有误,请大家自己double-check。)

然而,天然胶手套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会对橡胶敏感。这 latex-allergy主要是由天然胶内的某些蛋白质造成的。而人造胶补足了天然胶这方面的缺点,因为到目前为止它仍没有 allergy 的问题。

近年的发展:latex-glove已可采用一些技术如chlorinate和polymer-coating等,减低allergy的可能性。nitrile-glove的制造技术也使得它在弹性、舒适性、耐用性方面渐渐的达到天然胶的水平。因此,它们之间的差别已越来越小。

目前,在医药领域(尤其是动手术时),由于不能事先确定病人是否对橡胶敏感,为了安全起见(加上nitrile-glove的品质已有所改善),有些医院会规定医生只用 nitrile-glove。所以,近年来 nitrile-glove的需求增长率都比 latex-glove来得高。

有关天然胶与人造胶的比较、latex-allergy 的资料。

一些基本、大概的知识,可从各手套公司的网站上找到。(虽然,可能有点不够客观)。这里介绍两个:

  1. http://www.sealpolymer.com.my。(从 menu 点选 resource 项目)
  2. http://www.dontheglove.com 。这网站有4种手套 (latex, nitrile, vinyle, synthethic):分别介绍不同种类手套的优、缺点。还有一些比较详细文章(resource link在网页底部)。

以下的网站,可让有兴趣的人对这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

  1. http://professional.ansell.com.au。(从 menu 点选 Education项目,可以找到很多 .pdf 文件供 download。多数都是短篇文章还不错。)
  2. http://www.cardinal.com/us/en/solutions/latex/index.asp。(连 clinical study都有,比较学术性,我本身就没什么时间去看了。)

阅读全文。。。

《三国外传》 之 司马懿与曹操

这是大约一年半前,在Cari论坛发表的一时兴起之作。现在只是把它重新整理、收录在这里。

故事有点长,内容是关于 Topglov 的发展。有兴趣者可以慢慢品尝。。。。

================================================

最新历史剧: 《三国外传》之 司马懿与曹操

================================================

.

前言

为使故事通顺流畅,编者尽量不在剧中加插注释。 因此,若想明白剧情含义,请牢记以下演员名单:

.

主角:

司马懿: Dr. Lim 饰,

曹操: SafeSkin Corporation. 饰

.

配角:

中原地盘:latex-glove market 饰,

边疆/周围地盘:nitrile-glove market / others related market 饰

各地诸侯:各地 latex-glove brand / company / distributor 饰

老百姓:latex-glove’s end-users 饰

军队:手套制造厂 饰

军队的粮食:胶汁(latex ) 饰

军师/将领:手套厂CEO 饰

.

另外:军队规模 = 手套年产量 (例:10亿大军 = 年产量 10 亿只手套)

.

友情客串:

诸葛亮: Stanley 饰 蜀国/刘备: Supermx 饰 东吴: Kossan 饰

.

====================================================

第一集:曹操崛起

1987年:曹操正式踏足中原, 并打起了自己的旗号,自封为诸侯。

既然要打江山,曹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考虑到要养军队嘛,每天都需要很多粮食。为了能够节省军粮之成本,及减少运输费,曹操选择了在马来西亚建立他的第一个军事基地。众所周知,马来西亚就是世上生产最多粮食的地方之一。于是,1988年,曹操的第一支军队——怡保军团成立了。

接下来几年,曹操挥动这支怡保军团,不断的南征北伐。由于曹操的雄才大略及用兵得法,他的领土不断扩张。。。。短短几年,曹操的旗号已占据了中原地区越来越大的版图。同时,由于他的军纪严谨,版图内的老百姓们都很喜欢他。。。

曹操频密、迅速的侵占中原各地,使他那支怡保军团的兵力,渐渐感到不胜负荷了。有时,由于扩张速度太快,兵力不够,曹操还得向其他诸侯借兵。于是,1995年,曹操就建立了第二支军队——HatYai兵团。这次,曹操选择了Thailand作为这支兵团的基地。这就显示出了曹操的深谋远虑,因为Thailand除了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地之外,还有比较廉价的劳工。在那里建力军队,非常 cost-effective。

后来,这cost-effective 的HatYai兵团越来越得到曹操的欢心,曹操也就开始有点嫌弃他那老旧的怡保兵团了。可是,当时正值他国力扩张的黄金时期,单靠HatYai兵团的规模,仍追不上他版图扩张的速度。所以,就暂时留着这批老旧残兵,帮忙保卫国土。

曹操的领军才华,尽在这几年内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他的军队,曹操可说是关怀备至、宠爱有加。为了确保军队们可以衣食无忧,曹操于1997年特地在 Thailand 建造了一座“天然粮食”加工厂(latex concentration plant)。根据估计,这座工厂建成后,可以供应全国军队80%的粮食需求。以后,军队再也不必担心“粮草不继”的问题,可以专心作战了。

另外,曹操除了对中原这块肥肉有野心外,还对中原周边的一些土地虎视眈眈。其中,最引起他兴趣的,是一块叫 “nitrile-glove” 的区域。因为,攻打这块土地所需的军队配备,跟攻打中原的军队是几乎相同的。唯一不同点是,兵士们吃的粮食不一样(攻打“nitrile-glove”的军队不吃“天然粮食”,而是吃“人造粮食”)。因此,他又成立了另一支新军队——California兵团。这支军队主要是用来攻占 nitrile-glove 领土的,与中原大战无关。此处暂且略过。

在1997年,曹操已手握35亿大军,渐渐的就在中原土地上雄霸一方了。接下来两年,是曹操的辉煌时期。在不断扩张版图的同时,他不但继续壮大了他的HatYai兵团,还在 Thailand 基地增加了一个新部队——Tambol Patong 兵团。至此(1999年),曹操的总军力已经超过70亿,奋而崛起成为中原第一大国。(据非正式统计,当时的中原,所有国家、诸侯、军阀加起来的兵力总数大约是500至600亿。)

一代枭雄,由此诞生。

(第一集完)

.

=====================================================

第二集:司马懿发迹。

1991年,33岁的司马懿开始了他的仕途。

1992年,司马懿封得了个小诸侯,国号“topglov”。同时,他也为自己的小国成立了一支军队——吧生军团,准备好好干一番事业。

但是,由于年纪尚轻,又还没有建碑立功,司马懿知道本身的“topglov”国号没那么容易得到老百姓们的拥戴。于是,他就用手上多余的兵力,为其他诸侯国们开疆辟土,先从中赚取一些佣金。不过,这些小诸侯国的开国工程也很慢,司马懿的才华和军队实力无法得到真正的发挥。。。。直到他遇上了曹操。。。

1993年,曹操国势正盛,本身的军队已不足以应付版图的快速扩张,只好四处借兵。司马懿呢,手握1亿多军队,也正愁无用武之地。于是有一天,他们俩相遇了。。。

几经交谈,曹操看得出司马懿是个有才华的将领,决定给他一个机会。就在这一年,司马懿与曹操签订了两年的“军队雇用合约”:在未来两年里,司马懿的一部分军力将为曹操服务,扩展曹操的领土。

在1993年所签订的这一份雇佣合约,后来成了司马懿中原霸业的转捩点。

要知道当时的曹操军阀,已是雄霸一方的大军了。多少贤人义士都争相投靠曹操,却不得其门而入。而年纪轻轻的司马懿,竟可受聘于其髦下两年,不禁使人对他另眼相看。。。而司马懿也把握了这次的机会,展露了他领军攻城的真才实料,在诸侯间打响了知名度。

两年聘期过后,建立了口碑的司马懿,不断向各路诸侯推荐自己的优良军队。基于他那良好的信誉及合理的价格,那些没钱成立自己军队的小诸侯们都找上了司马懿。于是,“雇用合约”如雪片般飞来,让司马懿赚了个盘满钵满。当然,司马懿也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不断把赚来的钱重新投资,去扩充他的巴生兵团。于是乎,兵团规模呈指数性增长。短短两年,司马懿的吧生兵团,就从不到2亿的规模,变成了一个9亿大军!

“雇佣军”策略的成功,使司马懿放弃了为自己的“topglov”小国扩展版图的欲望。因为他发现,把军队“出租”给小诸侯们,比起自己开疆辟土所遇到的阻力小很多,这不但能让自己的军力以更快的速度渗透入中原的每一片土地,还同时能够以很快的效率在累积他的财富。

于是,他决定继续他的“雇佣军”策略,并把自己定位为雇佣军的总军师。

1998年,司马懿的军团已达到了12亿的规模,几乎相等于曹操军力的六分之一了。但是,这时的曹操完全没有感觉到来自司马懿的威胁。他认为司马懿的那些军队充其量只是“雇佣军”,不必放在心上。在他眼中,司马懿只不过是曾为他打过江山的一个小将军,不足为患矣。

直到1999年,曹操突然又想起了司马懿,要和他再次见面。。。。

(第二集完)

.

=======================================================

第三集:新霸主——Kimberly-Clark

1999年,曹操坐拥75亿大军。

曹操以为,有这么强大的军队阵容,应该没有人能动摇到他的霸主地位了。由于版图的扩张速度渐渐放缓,曹操决定把他那队老弱的怡保兵团遣散,以让他能够专心的整顿在 Thailand 基地里的年轻大军。

但是,如果就这么遣散吗。。。又好像有些浪费。曹操心想:“说不定能卖点钱吧。” 但是,可以卖给谁呢?卖给其他大国的话,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卖给小诸侯嘛,那可是整整11亿的兵力哦。。。财力弱小的小诸侯们,有谁买得起?

于是,曹操想到了司马懿。他认为,司马懿的那群“雇佣”军团,应该不会对魏国构成什么威胁。而且,曹操听说司马懿靠“雇佣军”赚了不少钱,说不定他真有能耐买得下他那11亿怡保大军。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过后,司马懿同意以RM 19 million 买下曹操的怡保兵团。。。

双方都对这次的交易很满意。。。

曹操觉得,这么老旧的军队,仍能卖到这个价码,简直是赚到了。。。

司马懿就更高兴了。。。简单的一笔交易,就使他的“雇佣军”规模激增了一倍。。。买下了曹操的怡保兵团后,他的兵力已经达到24亿了。相当于曹军的三分之一!

不过嘛,那支怡保兵团,可就真的是需要好好整顿一下了。司马懿过后还会有一番动作,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曹操吧。。。其实,早在曹操刚刚创国时, 他就在中原的边疆地区发现了一些异常肥沃的土地了。尤其是“nitrile-glove”地区, 人民税纳率很高。。。只要能占据了这片地区, 他就可从人民身上赚取丰厚的利润。。。。眼见中原版图的扩张速度逐渐放缓,于是,曹操开始把越来越多的军队,转型去攻占这些边疆领土了。也因此,他引起了一个疆外强国的注意。。。 

这强国,就是在疆外享负盛誉的 Kimberly-Clark了。其实, Kimberly-Clark想要进入中原很久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好机会。观察了中原近几年的局势变化,Kimberly-Clark对雄霸一方的曹操大表赞赏,于是找机会邀请曹操来协商协商,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而曹操也觉得,Kimberly-Clark是个响当当的国号,如果借助它的名义,或许能得到更多老百姓们的爱戴。。。这对他将来称霸中原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乎,合作计划一拍即合。

公元2000年,Kimberly-Clark与曹操正式宣布结盟。曹操的领土被纳入了 Kimberly-Clark的版图。由于 kimberly-clark是第一次踏土中原,很多方面都还很不熟悉。所以,合并之后仍由曹操担任中原军队总军师。于是, 曹军在中原的军队呢,就冠上了 “KimberleyClark-曹操 联盟” 的称号。

随着新一代霸主 KimberleyClark的到来,我们的中原之战,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

(第三集完)

.

=============================================

第四集:司马懿称雄

话说KimberlyClark-曹操 联盟成立后,就渐渐地把注意力移往"nitrile-glove"这块边疆土地上。在此消彼长下,它在中原的军队,战斗力与斗志就稍微减弱了。而这时的司马懿,正蠢蠢欲动。。。。

其实,曹操的松懈,并非没有原因的。虽然,他把那"怡保兵团"卖给了司马懿后,又拿部分军力攻打边疆,他留守在中原的兵力可能不到50亿。但当时的时势,在中原的其它大国、诸侯中,可说没有一个能与他抗衡。KimberlyClark-曹操的霸主地位几乎是无法动摇的。

就拿历史悠久的东吴来说,其军力根本还不到曹操的一半。。。更别说那财单势薄的蜀国了。。。本来呢,在诸葛亮的天才领导下,蜀国的成长力是异常惊人的,可说是一后起之秀。但是,诸葛亮是打正旗号来攻城掠地的,非常的招摇。当他的兵力成长到一定规模时,未免树大招风,引来别人的戒心。所以,刘备的军力只增长到曹操的五分之一时,成长力就缓慢下来了。

反观司马懿,因为低调,所以即使他手上的军力已稍微超越了刘备,仍没引起曹操及吴国的注意。并且还能从从曹操手中收购他的"怡保兵团"。他把那老旧兵团好好整顿后,2000年,军队重新起用了。这时候,司马懿的兵力已超越诸葛亮一倍有余。。。但他仍是非常低调,暗中继续部属着下一步的行动。。。

2001年,司马懿在Thailand基地里悄悄的成立了一支新的军队。这一年,他的军队规模已超过30亿了,比吴国的军力还高出一点。但是,他仍不动声色。。。在2002年,他又分别在Thailand基地 China基地各成立了一支新兵团。。。直到2003年,司马懿手握70亿大军,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司马懿公开宣称,自己的军团已经成为中原土地上仅次于曹操的第二大势力!!!

这时候的曹操才猛然惊觉,但已后悔莫及了。。。司马懿的军队已如狂风扫落叶般席卷整个中原大地。。。。 2003年,司马懿的军队已经进驻到近 500多个诸侯国中,誓与曹操争夺 "中原霸主" 之位。。。

(第四集完)

===========================================

第五集:逐出中原。

司马懿的管理才华,在接下来这几年表露无遗。在他的军队规模不断扩张时,他的行军的费用就变得越来越低。在低成本的帮助下,他就以更低的价格去争取更多的"雇用合约"。

各路诸侯非常喜欢与司马懿合作,因为他们向司马懿雇用军队的话,可以减少国家开销,进而降低人民的税务,老百姓就会喜欢他们的国家 (甚至还会有人从别国移民过来),从而使国家强大起来。所以,在不断良性良性循环下,司马懿的生意越做越大,军队规模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增长着。

就在司马懿公然宣战后的第二年(2004年),他的军队已迅速膨胀到了120亿的规模,正式取代了曹操,成为中原第一霸主! (可怜的曹操,还没来得及做任何反应,就已痛失了中原第一把交椅的地位。。。)

然而,司马懿并没有象曹操当年般松懈下来。他把那不断扩大的军力,大部分专注用于攻占中原土地。到了2006年,司马懿已手握 220亿大军。他那雇用军的触角,已渗入到中原每一个角落,驻近了750个大小诸侯国的领土。短短的两年,他就把KimberlyClark-曹操 联盟远远的抛在后头了。

就在司马懿不断成长时,中原出现了一场"粮食"危机。从2002年起,军粮价格不断的上涨,使得许多规模较小的军队纷纷面临遣散危机。。。因为,他们所赚取的雇用费(或向人民收取的税金)已几乎不足以让他们购买军粮了。

到了2006年,军粮价格已飙至历史新高 (当时那每公斤 RM6的价格,比起2002年已上升了近200%)。此等价格,就连曹操也有些感觉吃不消了。精打细算的曹操心想,与其在中原这块土地上与司马懿纠缠,倒不如把所有的军力转型,去集中攻打边疆的"nitrile-glove"地区,扩大他在那里的版图,从那里的人民身上赚取丰富得多的利润。。。

于是,就在2006年,KimberlyClark-曹操 宣告退出中原领土,结束了他在中原战场呼风唤雨的20年历史。。。

随着曹操的退出后,中原地区就只剩下吴国和蜀国继续与司马懿周旋,形成了如今三分天下的局面。

(全集完)

.

===============================================

后记:

其实,曹操退出中原,不能简单的被看作是他怕了司马懿,或输给了司马懿。

当时,曹操同时在中原与nitrile-glove两区作战。他可以分析得出,在 nitrile-glove区域最有利可图。在面对司马懿来势汹汹的价格战时,曹操避重就轻,转去专攻 nitrile-glove,其实恰恰显示出了他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目光。

试想,若曹操为了争一口气而与司马懿硬碰硬,最后即使胜利了,自己就算不亏钱,也免不了少赚很多。现在,他放弃了利润较低的中原地盘,倾全力攻打高利润的 nitrile-glove区域,一来可让资本达到利益最大化(为股东利益着想),二来又可以抢先在 nitrie-glove这块肥肉区建立霸主地位,这不正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决策吗?

况且,曹操退出中原后,就一直宣扬 nitrile-globe地区的高品质生活水准,以期吸引中原百姓们往那里移民。而事实上,真的有很多以前属于曹操中原领土下的老百姓,因向往KimberlyClark与曹操的名号,不介意缴交较高的税率,随着曹操一起移民到 nitrile-glove区域去了。

可见,曹操已经把来自司马懿的价格战,巧妙的转化成了一场高品质(nitrile-glove) v.s. 低品质(latex-glove)的战争。曹操,不单只未败,而且还在不断的从边疆往内侵蚀着中原的领土。。。后续发展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

x x x

编者按: latex-glove一般较 nitrile-glove便宜,但有些人会对天然胶产生 latex-allergy。因此,近年来许多医药领域都鼓励使用(没有allergy问题的) nitrile-glove。因此,虽然nitrile-glove的生产成本较高,但它的售价可以定得高些,所以profit-margin比 latex-glove 来得高。

.

=============================================

结语:

《三国外传》乃根据片断史料演义而成。剧中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及一些数据可能与历史事实有所出入。故事细节及关人物的性格描写,更是作者根据本身意见凭空杜撰的。。。

若要了解真实历史,请私自翻阅史实资料。

Topglove:

可从 www.bursamalaysia.com 下载其 Annual Report 与IPO prospectus来看。 ( topglove与Safeskin的关系在它的IPO prospectus里有提到。)

SafeSkin Corporation:

自从2000年被 Kimberly-Clark收购后,资料就很少了。 (手套业务占Kimberly-Clark整体营业额不多,所以在Kimberly-Clark的report中很难找到详细的资料。)

被收购前的史料仍可在internet找的到一些。

Reports: http://www.secinfo.com/$/SEC/Registrant.asp?CIK=911636

Company's History: http://www.answers.com/topic/safeskin-corporation?cat=biz-fin

Acquisition of SafeSkin by Kimberly-Clark: http://www.prnewswire.com/cgi-bin/stories.pl?ACCT=104&STORY=/www/story/02-08-2000/0001135839&EDATE=

Kimberly-Clark 的 Annual Report: http://www.kimberly-clark.com/investors/annual_reports.aspx

.

阅读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