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 February 2009

《Common Stock & Uncommon Profit》 读后感。

Fisher 在本书中介绍的投资策略,是寻找到一些好公司,投入资金后就长期持有。为了确认公司能够维持长期成长,公司的管理层的素质、员工的团队合作、工作环境及文化、公司的未来展望,等等因素就显得重要得多了。因此,Fisher 分析公司时,首重“人”的因素而不是财报里的数字。这点与 Graham 非常不同。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第一个感觉,是非常佩服 Fisher, 他竟然有办法对一家公司的这么多方面取得了解,实在不容易。

第二个感觉,是觉得我自己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学会 fisher 的选股方法。

对于一家公司,要对 Fisher 列出的 15 points 取得充分的了解,真的很不容易。而 Fisher 自己的做法呢,是“闲聊” (Scutterbutt)。他找公司的职员聊,找公司的顾客聊,找公司的供应商聊,收集了足够得上资讯后,再找公司的管理层聊。我觉得,他的这种“聊天”考察 法,是一种艺术,也跟个人的性格有关。如果不是一个很会说话、交际的人,要学这“闲聊”技巧不容易。而且,还要拥有足够强大的人脉和网络,才能取得真正深入、有用的讯息。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在聊天的过程中,对他人所说的话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都是很高的艺术,是不容易学到的。

读完了这本书, 考量了本身的能力,我还是决定让自己的投资策略,暂时偏向 graham 的资产价值选股法。

不过,Graham 的选股法也有缺点。用他的资产选股法,需要不断的寻找被低估的股,并进行分散投资;而价值回升后,就得卖出,另外再寻找别的投资对象。这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而 Fisher 的方法呢,只要找到几家值得长期持有的公司,把钱投入后,就可以几十年高枕无忧了。(每年只需花一点点时间来监督, 检查看公司基本面有没有变化)。一个人若要取得真正财务自由,Fisher 的投资法显然更胜一筹。(虽然,Fisher 的方法的回酬率可能比 Graham 的低一点点;但只少赚那一点点差别就可以换取许多自由的时间,是非常值得的。)

所以,我还会继续学习如何选择成长股。希望过几年(或是十几年?),对选择长期成长股累积了足够得的信心后,能够渐渐偏向 Fisher 的投资法。

No comment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