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2 June 2009

如何选出优质成长股: Fisher 选股法。

曾经有人问过 Fisher,他所拜访公司,和他真正买入的公司,数量上的比例是多少?Fisher 让他们猜。有人猜 250,有人猜 50。

Fisher 给的答案呢?是 2.5。

没有搞错,他只需要拜访两、三家公司,就可以找到一家来投资。原因简单,他不是每间公司都去拜访的。而且,Fisher 选股从来没有以财务报表作为选股的开端的。

Fisher 选股的第一个步骤。日常生活中,Fisher 认识很多的投资者,其中有一些是 Fisher 认为他们在选择成长股方面非常优秀的。Fisher 的投资灵感,大部分都是来自这些投资家。另外还有一小撮投资 idea 是源原自一些技术人员、科学家、生意人等。通常,只需跟这些人聊上几个小时,Fisher 就能够从中找到一些他感兴趣的公司。接下来,他会怎么做?这里,Fisher 说,他有三不做:

  1. 不在这时去接触公司管理层。
  2. 不会花几小时去仔细的视公司每年的财报、资产负债表的逐年变化等等。
  3. 不会去问 Broker 对这家公司的看法。

他会做的是,简单的瞄一下公司的财务报表,以了解公司的资本架构、财务状况。他也可能从公司 prospectus 中,去寻找一些他有兴趣知道的资讯,如公司的股东、赚幅、成本等。对公司有了初步了解后,他会进入第二步骤。

第二个步骤。Fisher 利用他的人脉、网络,尽可能去接触到和该公司有关联的人,如: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旧员工、等等。。。来打探公司的能力。这个环节是难度最高的。但 Fisher 有他的人脉。他说,一般上银行家都乐意作介绍人,让他认识那些他想接触的人,并和他们“闲聊”。那,如果用尽了所有人脉、办法,都接触不到有关的人物呢? 很简单,Fisher 干脆放弃研究这家公司,然后寻找下一个目标。

唯有当他从“闲聊”中收集到了该公司有关那 15 项检验标准 的大部分资讯时,Fisher 才会走到第三个步骤 -- 拜访公司。Fisher 说,唯有在你对一家公司有了近乎全面的了解后,你的拜访才有意义。你才能够知道要问什么问题、及该找哪一个人来问。当Fisher 决定去拜访一家公司时,其实对那家公司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了。拜访公司的管理层,只是在求证他打听回来的资讯,或填补一些空白。

总的来说,对于他所感兴趣的公司与所买入的公司在数量上的比例,Fisher 自己给的估计是:

  • 若是指 “有可能会去研究”的公司,那大约每 250 家公司才会有一家被他买进。
  • 若是说 “所研究的公司” 中,则约每 40~50 家公司才会有一家他会投资。
  • 若是他去拜访的公司,平均每 2.5 家公司就会有一家被他选中。

很多人看了上述 Fisher 选股的步骤,马上的反应是:花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寻找一支股票,值得吗?针对这种问题,Fisher 会反问: 环顾你周围,有什么事情是能够让你在第一年投入 $10,000 后,不必再作什么努力(每年只花一丁点儿的时间检查公司情况是否有变化),就可以在十年后得到 $100,000 回酬的? Fisher 认为,很难找到其它活动,能够像寻找成长股那样,以那么少时间,就可以换取那么高回酬的。

我本身也觉得,如果能够找到一家值得长期持有的成长股,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这个时间,我愿意花。但我觉得,Fisher 方法的难度在于建构像Fisher那样那强大的人际关系网,那不是普通人能够随便做到的。还有,Fisher 那“闲聊”本事,我还有排才能学会。

.

2 comments:

Ronan said...

hmm,Fisher的选股方法难在“人脉”,这也是普通散户所没有的,有什么可以补以不足吗?

Unknown said...

要用 fisher 的选股法,人脉不可或缺。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交际网。比如说,从事石油行业的,就先从石油相关股票开始,学习应用 Fisher 法。

要真正掌握好 fisher 的方法,最好还是开始学习如何建立人脉。如果真的没有能力,只好弃用它,改用其他选股法。

然而,不管用什么选股法,Fisher 的 15 points 选股标准依然有它的参考价值。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